写作不仅仅是文字输出,更是一种思考、探索与表达思想的方式。在许多课堂中,学生常将写作视为一次性任务:起草、完成、提交。然而研究表明,当写作被视为一个“过程”而非“结果”来进行教学时,它将成为促进学习、反思与创造的能动工具。
本文融合了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达特茅斯大学写作项目(Dartmouth Writing Program)以及孙春玲和冯国平发表于加拿大科学与教育中心(CCSE)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共同指出:优质写作源于系统化的过程支持。这些研究提醒教育者:写作不仅是为了产出一篇成品,更是一个培养写作者本身的过程。
过程写作法的内涵和意义
要理解“过程写作法”,可以先对比“结果写作法”——一种更传统的方式,学生更关注最终文本的呈现,通常模仿范文或追求语法与结构的完美。而“过程写作”则强调创作过程:计划、起草、修改与反思,通过反馈不断改进作品。
学者们对二者的区分提出了多种诠释。James McCrimmon认为这代表着“作为认知方式的写作”(过程)与“作为表达方式的写作”(成果)的差别;Donald Murray将其阐释为“为自己修改”与“为读者修改”的区别;Linda Flower则将其视为从“以作者为中心的写作”到“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的转变。这些观点共同强调,过程写作能帮助学习者成为更具个人意识、反思能力更强的沟通者——这些能力远超课堂范围。
孙春玲与冯国平 的研究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观点。他们指出,过程写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有效规划文章脉络,并通过多次修改与反馈不断提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行为,需要时间积淀、深度反思并与文本持续对话。

过程写作的五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教学建议)
1. 写前准备——激发创意,明确意图
在此阶段,学生需在动笔前生成与组织想法。可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草图绘制或讨论等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起观点之间的联系。对于低龄学生,可提供句子开头作为引导或视觉提示,将思考转化为语言
建议: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主题。拥有选择权能提升写作动机,使写作更具真实性。
2. 起草阶段——重在表达,不求完美
此阶段是思想成形的过程,重点在于思维流畅而非完美无缺。鼓励学生连续书写,不必频繁停顿修改,从而建立自信,体验写作的创造性。
建议:可采用“自由写作”练习或限时写作(如连续写10分钟),帮助学生专注于“写出想法”,而非“写对文字”。
3. 修改阶段——重新思考、重构逻辑、润色表达
修改不仅是修正表面错误,更是重新审视文本内容、表达是否清晰与意义——问自己:“我是否写出了想表达的内容?”
可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评,让他们从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引导他们关注内容与逻辑,而非仅纠正语法与标点。
建议: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记不同类型的修改(如黄色表示添加细节,蓝色表示优化衔接),让修改过程更直观有趣。
4. 编辑阶段——打磨细节
当内容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后,学生开始关注语法、标点与拼写。对于低龄学生,可将其设计为“文字侦探”游戏,寻找并修正错误。提供简易检查清单,帮助学生在提交前自查。
建议:鼓励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通过听觉反馈,他们往往能发现默读时忽略掉的漏词或不通顺之处。
5. 发表阶段——分享成果,庆祝成长
发表环节为学生的写作赋予真实意义。不论是将作品张贴在教室墙上、汇编成班级文集,还是发布至共享平台,公开展示都能激发自豪感与责任感。
建议:举办“作者分享会”,让学生向同伴朗读自己的作品。赞扬他们的努力与创意,让写作成为一种愉悦的表达体验。

整合与反思
过程写作的成效取决于和课堂情境的适配度。有些学生需要更多结构化指导,而有些则在自由探索中成长。这正是 孙春玲和冯国平所说的教师“最大限度的控制”与“最小限度的控制”之间的平衡。
要让过程写作真正有效,教师应让写作教学在大框架内保持灵活性。写作并非严格线性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回到前一阶段、跳跃式推进或在有了 新的想法后多次修改。教师要给予学生这样的弹性空间,帮助他们理解写作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培养好奇心、毅力与自我提升的意识。
最重要的是,要鼓励探索与尝试。运用多样化的写作提示、合作技巧与反思活动,找出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当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节奏时,就不会再执着于“写对”,而是“写出有意义的内容”。
如欲进一步了解这些策略及过程写作背后的理论,可参阅以下原文资源:
《过程写作核心策略 》“Top Tips for Process Writing”(剑桥大学出版社),《作为过程的写作教学法》 “Teaching Writing as a Process”(达特茅斯大学写作项目),以及发表在加拿大科学与教育中心(CCSE)旗下《英语教学》期刊上的《不同教学模式中的过程写作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in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s”。
可能感兴趣的课程和指南:
在咨询或结账时引用代码 AISLMALL 即可获得特别折扣。
3Education: StoryTellAR
StoryTellAR 是一个专门设计用于将线下材料与互动数字内容无缝连接的在线远程平台,采用计算机视觉(增强现实)技术。该平台拥有用户友好的界面,策展人可使用手机将音频录音、视频及其他数字互动内容(如音频、增强现实视频平面和网址)关联至任意艺术作品。由创作者定制的对应数字内容将随之弹出,使书籍体验更加流畅、个性化且高效。
AlGreen: 电子书
AlGreen 处于微藻技术在空气净化和碳捕集领域的前沿,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AlGreen 的电子书向年轻学习者介绍生物学的奇迹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内容涵盖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物学、气候科学及未来生物技术(如碳捕集和可再生能源),激发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地球的情怀。
Beijing Mandarin: My Fun Chinese 适用于PreK至Grade 4
Beijing Mandarin 是一所在香港成立已久的中文学校,自1992年起以优质的教学出版物和致力于世界一流的普通话教育而闻名。针对学前班至四年级的儿童中文学习需求,我们创作了“My Fun Chinese”教材系列。该系列资源基于我们30多年中文教学经验精心设计和出版,旨在满足年轻汉语学习者的需求。
NovaAcademy: 即用型课程套件
Novalearn 是一家教育科技公司,通过无缝整合机器学习、工作室制作的教育娱乐内容和符合国际K-12课程标准的高质量STEAM教育,正在变革教育。每个课程套件包括项目课程计划、互动视频、活动表单和技能训练练习,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牛津大学出版社 剑桥 IGCSE/O Level/AS & A Level 考试成功复习指南
牛津大学出版社 属于牛津大学,通过全球出版活动推动大学在研究、学术及教育领域的卓越目标。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剑桥考试成功指南为剑桥 IGCSE 与 O Level 及 AS 与 A Level 学生提供独特的考试支持与复习指导,内容与最新剑桥评估标准相匹配。非常适合作为配合牛津剑桥学生用书资源的辅导材料,或作为独立复习资源使用。
QuiverVision: Quiver增强现实着色
QuiverVision 是一个提供增强现实内容和课程计划的一站式平台,适用于学前班至八年级及以上阶段。我们开发了全球最佳增强现实着色体验背后的软件。我们的主打应用“Quiver”让学习变得有趣。通过Quiver应用,学生将教育性的着色页面变得生动互动,创造富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包括学校/家庭访问和与课程大纲相结合的计划,培养创造力、技能和知识记忆。
Special Learning - Trainings, curriculum,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for educators
Special Learning – Educator Solutions 提供针对与自闭症和发展性障碍学生共事的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课程和资源。该项目提供基于 ABA 的工具,帮助教学社交技能、沟通、行为管理和适应性行为,旨在创建支持性和包容性的课堂环境。





